
台灣漁電共生養殖場的申請流程與所需時間說明
漁電共生是結合太陽能發電與漁業養殖的雙贏模式,除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,也能創造永續發展的能源與產業價值。不過在台灣,要設立一個合法且穩定營運的漁電共生養殖場,申辦過程可說是繁瑣且時間較長,平均需要 2~3年 才能完成全部流程並正式營運。
一、關鍵條件:饋線容量是否足夠
在整體流程開始之前,最根本也是最關鍵的條件,是案場所在地是否具備足夠的台電饋線容量。主管機關為台灣電力公司,如發現饋線不足,就必須另行協調是否能提升容量或設置日費設備。這也是許多申請案中最常面臨的第一道門檻。
二、申請流程概覽
根據流程圖,漁電共生申請約分為十個階段,概略時間如下:
- 規劃與土地整合(約1~1.5個月)
- 併聯審查與備案申請(約4~6個月)
- 農業容許與海管審查(約4~6個月)
- 核發建造許可(約3~5個月)
- 太陽能支架施工與養殖設施施工(可同步進行)
- 取得使用執照(約6~8個月)
- 放養登記申請與蓄水籠備養殖(約4個月)
- 綠能容許審查(約4個月)
- 太陽能設備掛錶與投苗試水(約3個月)
- 太陽能設備登記與二次養殖
完成上述流程後,案場才會正式進入營運階段。
三、縣市法規與政策影響申請進度
除了電力基礎設施外,更重要的變數在於每個縣市的自治法規與主管機關的政策方向,這直接影響審查標準、流程彈性與所需時間。舉例來說,有些縣市對於漁電共生持開放態度,推動積極,核准時程相對迅速;但也有地方審慎保守,導致核准時間大幅延長。
因此,建議在正式申請前,一定要洽詢具經驗的專業顧問進行案場評估,確認政策配合度、饋線狀況與土地條件,才能提高審查通過的效率與成功機率。